pLOG

2025-04-14

貿易戰的隱藏成本:高關稅可能對病患支持計劃的影響

川普總統的醫療政策,削減Medicaid和ACA補貼,可能導致更多美國人失去保險,高關稅政策會提高醫療成本,進而增加對PAPs(Patient Assistance Program)的需求。PAPs目的幫助患者負擔藥費,特別是中低收入家庭。

關稅最終是由消費者支付

自2月以來,川普政府對來自中國和其他國家的藥物成分、醫療設備和製造設備額外徵收了25%的關稅。這些旨在重新調整製造業和解決貿易不平衡的關稅,但同時撼動了整個醫療保健供應鏈。
根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數據,美國藥物中使用的超過80%的活性藥物成分(APIs,)都在國外製造,中國和印度是主要供應國。新的關稅費率已經立即影響到依賴這些供應鏈的藥物的成本結構。「當製藥公司面臨更高的製造成本時,這些增加最終會轉化為更高的市場價格,但最後仍直接影響了病人支持計畫的利害關係可供應成本及價格。

 

藥物可近的數學問題

病人協助計劃背後的市場商業策略一直很微妙經濟問題。大多數PAPs根據製藥公司無償提供、基金會資助和其他捐款運作固定的年度預算。當藥物成本上升時,這些計劃面臨一個數學困境:以相同的支持預算必然會支助更少的病患,或者降低負擔的金額以維持服務病患的數量。
以一位類風濕性關節炎(RA)的病患來說,這些負擔額的變化不僅僅是統計數字。一位RA病患分享,「沒有協助的話,我的藥物費用比我的每月房貸還要多,」她分享道。「我被告知我的PAP協助可能在下個季度減少,必然會改變我目前的經濟生活。」
 

在未來價格壓力下的調整

病患解決方案提供者(Patient Solution Provider) 接下來也必須開創新方法來應對挑戰的環境:
1.策略性藥物處方:優先考慮供應鏈更穩定或受關稅影響較小的藥物,以確保長期支持藥物計畫的穩定供藥。


2.透明度合作夥伴關係:具有前瞻性思維的病患解決方案提供者應與製藥廠商合作,建立更長期的病人支持協議,以緩衝突然的關稅影響下相關成本增加。


3.政策倡議:針對危及生命疾病及罕見疾病的關鍵藥物和醫療用品進行藥價控制,以平衡可負擔性。


4.技術解決方案:幫助醫療機構提供更多樣性的福利方案、包括製造商的折扣和多種協助計劃的數位平台,使藥物的可近資訊更透明化。


「在面臨不確定的經濟政策干預,我們必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靈活,利用AI 進行有幫助性的病人可用性預測,與藥物供應商更密切的合作,以預測供應鏈中斷和價格上漲,使我們能夠主動而非被動地調整我們的計劃。」
 

複雜的醫療保健計算

固然關稅能有利於美國製藥業的競爭力,但短期且無計畫性的調整將危害藥物供應鏈的長期安全,專門研究醫療保健市場的經濟學家表示,「國內製造業擴張的時間表可能遠超過即時階段。建設符合美國FDA標準的製藥製造設施通常需要3-5年的時間從規劃到生產。在過渡期間,本國人民可能會繼續看到價格壓力所帶來的民生危害。」
對於藥物依從性對預防昂貴住院治療至關重要的慢性疾病管理而言,治療獲取中斷最終可能會增加整體醫療保健系統的成本。因為病人因治療中斷所帶來的疾病惡化問題,所帶來的醫療健保支出的危害可能更大。
 

對台灣醫療保健藥物供應的影響

川普對台灣出口徵收32%關稅,自2025年4月9日起生效(延後90天),不僅干擾貿易,這可能減緩台灣經濟成長,政府2025年2月下調GDP展望,因經濟衰退帶來政府預算支出的可能減少,進一步影響病患在家庭財務上可支配所得在醫藥上的支出,可能帶來的影響更大,一方面可能使自費藥物對於病人支持計畫的補助需求更大,但對於家庭收入明顯下降或工作生計受經濟風暴影響的病人家庭,可能造成自費治療的中斷。
進一步因美國經濟影響的藥物價格上漲,可能造成國家藥物採購力下降,或藥物供應的競爭加劇,以致如Covid-19期間,部分藥物停止對台灣的供應,而使用部分特殊型藥物退出台灣市場。

 

面對挑戰與因應

對於病患解決方案提供者及依賴藥物協助計劃的人來說,不斷變化的關稅對策,仍需要一種平衡的方法,市場的機制自我調控,讓創新的服務模式幫助問題找到出路,是唯一能讓市場自我調控的方式,其中包括在過渡期間為經濟不足且無法短期應變的病患提供保護措施,或加入政策對話的一部分。將市場調控的病人支持計畫視為經濟安全網的一部分,並讓企業併同利益與杜會責任作共同目標,是自由經濟市場下確保供需保持續運作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