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老人需要!!棗點做好事~~

棗點做好事 

這是好朋友心怡所辦的活動。她總是熱心的照顧身旁的每個朋友,在她身上總看見了快樂與"好康",這盒蛋糕也是她的熱情所延續,請大家一起來做點利人利己的好事吧!!

由于美人, 吳恩文, 方念華, 許心怡共同發起的"棗點做好事" 活動,正式起跑了, 蛋糕是用很多很多的加州蜜棗 (最高纖的干果, 非常健康取向), 由獲得多個奬項的六福皇宮的陳清海主廚研發, 好吃的于美人和許心怡共同試吃掛保証,連可愛的蛋糕盒都是現在紅遍二岸的"眼球先生" 親自設計.


最重要的是, 每個499元的蛋糕裡, 都會捐出一百元給門諾在花蓮正在興建的老人照顧社區. ("棗點做好事", 也是"早點做好事")

健康又好吃的蛋糕, 更重要的是裡面有很多的心意
可以傳達給每一個和你一起分享這塊蛋糕的人.....

請大家廣為轉發, 大家一起來 "棗點做好事"

momo 購物網也可以買得到, www.momoshop.com.tw

 

 


 

【看見需要】
從甘蔗園到魚塭的故事 》》 文:黃勝雄(門諾醫院暨相關事業機構總執行長)

門諾醫院在花蓮的社區服務,已經有50多年的歷史了。從最早期的山地巡迴醫療走遍東台灣,中央山脈山區到蘭嶼、綠島,都有我們的蹤跡。那個時候,除了現場醫療的需求之外,我們也做衛生教育及合群的社會教育、戒酒教育等等。

為主服務,找尋最小弟兄

 如今,在醫療方面,我們已經成為一家區域教學醫院;另外在社會工作方面,則有門諾社福基金會的獨居老人送餐、日托站、在宅服務等等,都以同樣的一個宗旨在付出,這個宗旨就是「為主服務」,也就是呼應聖經裡,耶穌說的一句話:「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馬太福音25章40節)

 早年在偏遠的花蓮山區,交通不便,原住民的生活困苦,只吃地瓜和山產,營養自然非常不良,加上公共衛生建設差,所以疾病多,嬰兒死亡率很高(是平地人的五倍),導致平均餘命很短。就算是到了民國89年的統計,山地原地民的平均餘命還是比平地人少了10歲之多。因此,有很長一段時間,原住民是門諾團隊「為主服務」的最小弟兄的一個。

我們看見,老人照顧需求

 逐漸地,在服務的過程中,我們又發現了另外一個「弱小弟兄」,那就是獨居的老人。因此,我們也逐漸把怎麼樣照顧老人家,當作我們的志業。

 花蓮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地方,全縣狹長,從北到南的距離,等於新竹到台南那麼遠,而且3/4的土地是山脈,東邊是海岸山脈,西邊是中央山脈。全縣的人口就只有35萬,其中原住民、客家人、河洛人和外省人各佔1/4。

 由於可耕種的面積有限,也沒有什麼工業,所以,年輕人不是往外求學,就是留在西部工作。青年人口外流,導致老年人口的比例增加,目前,就有超過11.6%以上的人口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全台灣平均值為9%),約有3萬8千人,其中獨居的老偶也很多。萬一,有一個不幸死亡了,另一個就變成了獨居的老人。花蓮縣的老人當中,有13%是獨居的,也就是說,全縣人口35萬人中,約有5千人是獨居的老人。

機構臍帶,守護老人生命

 為了照顧獨居的老人,在民國86年,我們開始了「守護連線」的服務,像臍帶一樣,把老人家連結到我們的守護連線中心,中心的小姐每天用電話向老人家問安,如果他們有緊急就醫或外出訪問的需要,按一下電話旁的擴音器或帶在身邊的連結樞紐,就可以和中心對話,中心會派救護車或復康巴士接送。這是我們照顧老人家最早的第一步。

 理論上,讓老人家在宅老化,是最好的、也最人性化的照顧。但花蓮的地形狹長,獨居的老人家散居在各個鄉村,一組醫護、社工人員出去一天,要跑很長的一段路,能夠訪視10位老人家已經很不容易;不像在都會區,一組出去一趟,一天下來可能訪視3、40位。

 在照顧老人家的經驗中,我們發現:到了某一種程度,對需要長期服藥的病人,一併要有機構式的照護才適合。尤其當老人家的視力和聽力逐漸減退,且在宅服務人員不能每天去探視時,所引起的危險(例如:用錯藥或遺失而忘了服藥等等),遠大於機構式照護所帶來的衝擊時,機構式照護還是有存在的必要。為了這種心痛的經驗,我們開始禱告,求神開路。

募來的錢,剛好夠買魚塭

 民國89年,台糖有一塊甘蔗園願意出租,地點在花蓮市南邊的壽豐鄉,在鯉魚山的山腳下,我們覺得很適合建築老人們的家,於是我們積極籌募,同時也想讓門諾護校(門諾醫院早期專為訓練原住民少女成為護士的機構)在此地復校。沒有想到,由於我們的意向和計畫,引來許多土地開發商和投資人的興趣,在附近炒地皮、抬高地價,我們的土地租金也會節節高升,而且租期只有25年,每3年訂約並按地價調整租金,這對非營利的慈善事業機構、又沒有知名人物可以代言或爭取的團隊來說,是沒有能力承租的,我們只好放棄了甘蔗園的計畫,另求上主的啟示和旨意。

 「當上帝關了一扇門,它一定會替你開一片窗。」這是基督徒常述說上帝的公義和信實的記載。甘蔗園的經驗並沒有使我們放棄為老人家建造一個家的理念,倒是這個經驗使我們相信:勢必要買一塊土地,而不是租一塊地,才是最可靠、最信實的作法。也在這個時候,有一塊位在理想度假村(現在他們改為「上帝應允之地Promised Land」)旁邊的魚塭用地要賣,好像就是上帝的應允,要給「老人家」的地一樣,我們「甘蔗園計畫」募得的款項,剛剛好夠買下這塊將近15公頃的魚塭之地。這就是上帝替我們另外開著的一片窗。

永續發展,借鏡國外經驗

 這個魚塭既然買下來了,就要好好規劃怎麼替台灣的老人營造一個家,於是,我們走訪美國、加拿大門諾會所經營的老人社區,學習到很多老人社區營造需要注意的事情。但因為北美洲地大物博,老人家生活型態也不盡然一樣,所以,也參訪了香港、新加坡的老人公寓和老人館,我們發現,他們是寸土寸金、環境太擁擠,生活空間也太狹窄。

 民國90年,我們也參訪了日本的老人社區,我對靜岡縣松濱市聖隸的老人社區特別有好感,它也是基督教非營利財團法人為老人家的福祉而設立的園區。我們是經由一位很愛台灣、在日本很有名氣的女建築師、林玉子博士的介紹才得以參訪的。因為這個機緣,這塊魚塭的整體發展及和環境共生、永續發展的環保觀念,就這樣誕生了。林玉子博士也成為我們老人社區發展的總策劃工程師。

愛老人家,門諾信守承諾

 各位親愛的朋友,各位支持門諾老人照顧社區發展的朋友,相信在神對世人的愛當中,我們已經體驗到祂的旨意,是要成全我們「愛老人家」的事工,我們一定要謹守祂的誡命,要「愛人如己」,努力把愛老人的事工做好,讓魚塭在很快的在二至三年內,建造成一個老人的家。

 請各位也為我們代禱!!為我們祝福!!

 

 



p>

Comments are closed.